2025年8月伊始,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又如期而至。作为一个读书人,我与书展的缘分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。那时的上海书展名称是全国书展,即全国图书订货交易会。地点也在上海展览馆。
1993年,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一套《学科故事丛书》,以讲故事的形式,解读数、理、化、生各学科知识,很受广大学生读者的欢迎。其中,《物理故事》有6册,由我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缪克诚教授编著。每人各撰写3本。书展期间,我与缪老师受邀在位于展厅的出版社展台前签名售书。那天,展览会冷冷清清没有多少人。一打听,原来是市政府领导要来巡视,刚刚清场。我们在展厅与几位读者聊了一会儿天,拍了几张照,就草草收场结束。不过,这套书卖得相当好,印数达4.2万册。后来,还由台湾凡异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(1997)。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蒙文版(1998)。可惜,这两次我都没有拿到版税。两年后,该图书获得了上海市科普图书奖。
1996年度全国书展改名上海书展后,2013年书展组委会举办了一次《上海书展10周年征文比赛》。我写了一篇读书感受,内容是自己的一次买书经历,荣获二等奖。文章还被文汇出版社收入文集。可惜,这些图书与奖状如今已经找不到了。2013年下半年,东方出版中心推出我的一本新书《话中有话——解读名画里的科学元素》。这本书出版后,得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、上海星期广播阅读会宣传。很快,在读书市场崭露头角。2014年8月17日,作为嘉宾,我受邀作客《东方网直播室》。当年书展期间,东方网在展厅还设置了一间直播室,实况转播对图书作者的采访。那天,美女主持人与我沟通,说今天要主持四场直播,她自谦对图书相关专业不熟悉,希望我与她互动时有所照应。进入广播室,注意到两面墙都是透明玻璃,许多观众围观在侧,我感觉身置笼中。随着摄像老师一声“OK!”实况转播正式开始,我侃侃而谈半个小时仍意犹未尽。回到家,打开电脑,一看,不知哪里出了问题,这次录像只有图像没有声音,真是白忙活了一场。
那天下午,我还应邀于上海书展东二厅举办新书发布会。因为东方出版中心是国家级出版社,设在东二厅,而上海市及其他省市出版社没有这么好的待遇,只能在自己的展位进行图书签售。当时,场面很热闹。许多读者买了书后,邀请我签名,让我有点小兴奋。我的这本书评价不错,获得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作品奖。
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新著《名画在左科学在右2》,由此我迎来了读书生涯的高光时刻。这本书一问世,就被广泛看好,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场外——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举办,邀请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杨秉辉教授助阵。300多位听众到会,许多听众没有座位只能站着,前排读者坐在地上听完了整场讲座。这本书不负众望,入选中宣部中国好书,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,以及上海市科普创新成果一等奖。
2023年,我又推出《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2》。由于疫情原因,书展没举办相关活动,我也因搬家没去观展。几个月后,《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2》入选“上海好书年榜”等5种优秀图书奖。2024年4月,世纪出版集团联手上海图书馆举办“世纪好书*上图发布”好书发布会。我的《名画在左科学在右2》是首批入选图书。
2024年4月14日,在梧桐人家领导支持下,由江明院士领衔,社区十几位书友莅临指导,令我非常感动。据统计,现场直播达2000人点击进入。照片系我与梧桐人家书友的合影。
2025年,我已虚龄80,手里正在撰写一本书。这本书内容是探讨中国画画法蕴含的自然科学道理。我很有信心,以期再次参加上海书展,与广大读者朋友见面、交流。
版权所有 © 2024 老教授服务网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2021014882号-1 技术支持 JZD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