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何以敦煌”艺术大展是2024年上海旅游文化节的一个重要内容。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参观《何以敦煌》艺术大展的活动,收获颇丰。
《何以敦煌》艺术大展就在浦东中华艺术宫展出,为期3个月。展览聚焦“世界文化遗产”敦煌莫高窟的文化、艺术、历史,以“文物+复刻经典洞窟+壁画彩塑”为形式,是“展品类别多样,展出规模庞大,展示内容稀缺”的年度敦煌艺术代表性大展。展览立足于挖掘和展示敦煌文化中的精髓展品和深度内涵,特设了“丝路·敦煌”“石窟·净土”“遇见·藏经洞”“坚守·传承”等四个单元,由表及里地为市民游客提供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。
图一 大日如来佛彩鎏金铜首像
如果说丝绸之路彰显着传奇的生命力,那么敦煌必然是其中最坚毅的闪耀。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,“雪山为城,青海为池,鸣沙为环,党河为带;前阳关后玉门,控伊西而制漠北,全陕之咽喉,极边之锁钥。”这朵盛放的戈壁之花,不仅尽收奇境异景,更广纳了多元文明。
图二 洞窟雕像
图三 洞窟壁画
图四 菩萨及飞天
这幅色彩如新的复原摹品,从造型上可以看出描手、画脚、开脸、点睛等方面的时代特色以及中国线描的造型功能和传统风采,也可以看出印度凹凸晕染法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。它是从西夏壁画下层剥出的,颜色线条基本完好,经过观察研究和整理,科学地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,体现了原作的时代特色和优美风格,通过它可以体会到明显的西域风格,这是北魏时期中西艺术互相交融的范例。
藏经洞出土了各种文字的古代写本及绢画、纸本画、麻布画等文物7万余件。根据目前调查,写本年代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,最晚则为11世纪初北宋年间。其文化内涵,涉及中国、印度、波斯、希腊等古代世界的四大文明,以及佛教、道教、儒教、景教、祆教、摩尼教六大宗教,为研究中国及丝绸之路沿线古代历史、地理、宗教、经济、政治、民族、语言、文学、艺术、科技提供了数量巨大、内容丰富的珍贵资料,是研究古代东西方文明相互影响、汇流的重要依据。
图五 藏经洞绢画
上海大学老教授赵东东对《何以敦煌》艺术大展点赞道:“就是在敦煌也看不到这么多的精美壁画!”
版权所有 © 2024 老教授服务网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2021014882号-1 技术支持 JZDSH